欢迎光临美国科诺网站: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界面化学和TOF成像解决方案
 400 005 5117    sales@kinochina.com

技术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为您提供更多.....

关于界面化学分析仪器,除了应用之外,在如何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测值解决方案方面,我们懂得更多。

2005: 我们在仪器上使用LED背景光,且采用蓝光单色LED灯和石英玻璃柔光板作为背景光,为用户在测试接触角值时取得更为清晰的液滴轮廓提供了。

2005: 我们在旋转滴界面张力仪TX500系列中,引进了美国科诺的可拔插样品管技术(RBSM), 两端开口自密封样品管技术 (FSGT),气热式温控模式技术(GTCM),可测试密封容器内加热产生压力情况下的界面张力值(约1Mpa)

2005: 我们发明了第三代白金板法技术Wilhelmy plate method,在自动修正浮力和接触角的基础上,可用于测试有粘度样品以及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值。

2005: 我们引入了多维水平调整样品台和整体旋转平台到光学接触角仪测试系统中,从而测试不同水平程度的样品以及滚动角、前进后退角的方便性。

2006: 我们引进了梅特勒高速分析天平92数据/秒,精度10ug到表面张力仪中,用于测试表面活性剂的动态表面张力以及LB膜天平分析系统中。

2006: 我们提供了多种算法并应用到光学接触角测定仪中,包括双圆拟合法,曲线尺法,以及样条曲线法(Spline),从而测试非轴对称液滴的接触角的精度。更关键是的,我们提供了真实液滴®(TrueDrop®)的技术方案,基于智能图像识别技术,采用样条曲线优化边缘实现亚像素化,动态迭代不同的几何模型算法如双圆、双椭圆、双多项式等方法找到合理的动态接触角测量值。

2007: 我们发明了基于阿莎®技术核心的接触角算法(ADSA®-RealDrop®方案),基于第一性原理进一步优化了接触角测量和表面张力测量的精度,通过Young-Laplace拟合技术并应用到悬滴法(pendant drop method)测试表面或界面张力以及停滴法(Sessile drop method)测试接触角、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中。

2007: 我们引进平行光源以及平行光镜头进入到光学接触角测试系统中,并应用于接触角仪C60系列中。本项技术对于提升边缘清晰度,提高测值精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8: 我们将接触角仪与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整合到一起。

2009: 我们将图像处理功能引入到光学接触角仪的分析软件中,从而接触角仪分析软件具有了一些与Photoshop类似的图像处理功能,包括橡皮擦、对比度和亮度调整、抠图等功能。

2009: 我们引入了遮光片技术,用于分析小角度的接触角值。目前,我们是可以测得小于2度接触角值的仪器生产商。

2010: 我们优化并升级了第三代白金板法,提升了浮力修正和接触角修正的精度。

2011: 开发出手持式接触角仪,提供具有双棱镜结构的光路结构(一个给背景光、一个给摄像系统),从而有效了成像的清晰度以及高对比度。

2011: 我们研制成功一代界面流变仪interfacial rheometer, 振荡滴法界面张力分析系统。

2012: 我们公布了液滴在荷叶表面的弹跳行业以及不同亲、疏水程度的固体表面的水滴弹跳效果视频。

2012: 我们公布了荷叶表面的接触角测试视频以及相对比较的接触角值(新鲜荷叶160°,干荷法 155°) 以及水黾脚的接触角值视频 water strider's leg (活体时为155°,死的时候为60-70度 )

2012: 我们在行业内引入了USB3.0接口数字摄像机,实现了高速摄像的目的。152.0 FPS with Resolution (h x v) 2048 x 1088. Max speed is can reach to 700FPS or higher.

2013: 我们公布表面张力仪和接触角仪测试视频和使用视频公司。目前,我们已经可提供100个以上测试视频以满足用户各种复杂样品测试操作的参考之用。

2014: 我们发明了多功能型表面张力仪,除了测试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之外,该仪器具有其原来固有的分析天平以及密度天平的功能。具体型号为A101Plus

2014: 我们发明了超高压 (Max 100Mpa)、高温 (200℃) 旋转滴界面张力仪,以实现模拟井下作业条件(高压、高温)时测试界面张力所需。我们的系统可用于测试液-液-液态气体系的界面张力值,以及不同压力条件下的超低界面张力值的测试。

2015: 我们发明了用一个相机拍摄下三个液滴,并实时计算接触角和基于酸碱法的表面自由能,从而在测试操作的便捷之外,还了测值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是指,如果不同时间点测试接触角值,如果液滴是挥发的,那么不同时间点对应的接触角值就会有区别,从而算出来的表面自由能值也会出现误差。

2015: 新一代的振荡滴界面流变系统,可实现高压条件(200摄氏度或更高)的界面张力测试,振荡频率可达100Hz。同时200Hz的系统提供备选。

2015: 我们发明了自动补充液滴的进液系统,可实现不断补充液滴到注射泵中,从而有效避免了不断装液的过程。为实现长时间测试接触角值提供了可能。

2015: 我们发明了3D接触角测量仪,采用了水平360度旋转样品台系统,并实时360度扫描样品各个视角条件下的接触角变化。因为,我们发现对于绝大多数样品,由于化学多样性、异构性或表面粗糙度以及纳米结构的分布不同,在不同视角条件下的液滴接触角值很难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必须对同一个位置作多视角分析接触角值。同时结合我们发明了基于ADSA®-RealDrop®技术的解决方案,实现实时分析非对称条件下的液滴接触角值的实时分析。

2016: 我们发明了牛奶分层表面张力测试技术,并申请相关发明。我们提出了表面张力的三明冶效应技术,并将之迅速应用于牛奶的表面张力测试中去。同时,表面张力的三明冶效应可以广泛应用于原油表界面张力分析以及印刷、墨水、电镀、wafer、高精密半导体行业。本效应的发现及相关测试技术的提出必将影响界面化学的整体发展水平。

2016: 我们引入了采用彩色数字摄像机的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彩色数字摄像机的引入,将用户细致的分析界面化学现象,提升接触角及表面张力测试的精度提供更为可靠的工具。多年来,我们在机械加工精度以及光学设计、软件图像识别技术方面均为彩色相机的引入提供准备条件,包括于引入蓝色LED背景灯技术、微分头控制的样品台水平调整技术、滚动角分析及自动修正表面粗糙度(3D形貌影响)本征接触角测试技术、3D接触角测试技术等等。

2017: 我们发明了3D接触角测量镜头,实现了同一图像中多角度3D维度空间的多接触角值的分析,将界面张力以及接触角测量引入一个的阶段;

2017: 我们将TOF相机3D测量概念引入到了接触角及界面化学分析中,为实现了飞行时间测量3D维度信息,以及远红外成像测量提供了一种的技术路线;

2017: 我们提出了的理念:只有基于阿莎®技术品牌技术的接触角测量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于界面化学分析的接触角测量仪。而圆拟合、椭圆拟合、切线法等算法由于其本身的理论缺陷和假设、应用局限性,只能被视为数码量角器。进而提出了数码量角器1万元太贵的概念,引爆行业。

2018: 我们提出了一种超高温熔体界面流变及三明治效应表面张力测试装置,实现了超高温如2300度条件下的熔体的表面张力测量。
2019: 我们提出了一种顶视法测试固体材料3D接触角值的测试装置及方法,用于实现基于表面结构和化学多样性条件下的3D接触角测量。

2019: 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空间倾斜角度修正的测度本征接触角的测试方法,实现了3D条件下接触角的测量。
2020: 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称重原理的三明治效应表面张力测试装置及方法,用于表征表面活性剂的动态吸附及其三明治效应,解决了传统表面张力仪只能测试静态样品表面张力值的长期痛点。

2020: 我们提出了 一种湿法接触角测量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有于表征固体材料毛细效应的影响,特别是表征水稻与荷叶表面的疏水性的区别非常有效。

2020: 我们与同济大学联合开发了一种表/界面张力的测试原理综合演示及测量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包括了几乎所有表面化学测试原理,为教学实验提供了性价比比较高的工具。

2021: 我们开发了一种微滴边际动态接触角的测量方法, 用于表征固体材料基于Wenzel-Cassie模型下的接触角转换以及介孔材料接触角的表征。

2022: 我们开发了一套影像轮廓法界面化学测试系统用宽光谱平行光源装置,实现了多种光谱条件下的接触角测量,提升测值精度。

2023: 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旋转滴界面张力仪高温高压样品管,用于解决加热条件下压力变化导致的界面张力变化问题,从而解决了温度与压力双耦合测试更高精度界面张力的问题。
2024: 我们开发了一种力学法表面张力模块以及便携式表面清洁度测试仪 TheDrop®品牌,用于在接触角测量前评估固体材料表面的有机污染物,并直接用于实验室测试烧杯、培养皿的清洁度。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