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角测量仪与水滴角测量仪广泛应用于材料润湿性、界面物理性质、清洁度评价以及表面改性效果的研究中。KINO科学仪器研发的TrueDrop®与RealDrop®系列,在传统接触角与表面张力测试方法基础上,融合光学测量、力学测量与三维结构分析功能,形成集成化多功能平台。本文系统介绍该系列水滴角测量仪的核心原理、功能组成、型号分类及其在液体清洁度检测、固体表面污染识别及复杂界面分析中的应用策略。通过结合第一性原理、机械测量方法与图像分析算法,TrueDrop®/RealDrop®接触角测量系统为科研与工程领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润湿性定量表征工具。
接触角反映了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是判断润湿行为、界面能状态和表面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材料表征、表面涂层开发、微流控系统设计、生物材料界面等研究领域,接触角测量已成为一种标准化、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
传统水滴角测量仪以光学Sessile Drop法为主,虽结构简单、操作直观,但在污染识别、复杂表面分析等方面存在不足。近年来,集成光学图像处理、表面张力力学测试、三维重构等多功能水滴角测量平台逐步兴起,以应对现代材料表界面测试的多样化需求。
采用高分辨率摄像与图像识别算法提取液滴轮廓,通过ADSA®技术(Advanced Dynamic and Static Analysis)进行Young-Laplace方程微分建模,从而计算接触角与界面张力。该方法基于理论物理建模,适用于各种邦德系数(Bond number)下的液滴,突破传统算法仅适用于0.4–0.75范围的限制。
基于Wilhelmy板法原理,通过记录浮力与附着力,精确计算液体表面张力。该模块可用于识别因有机残留、表面活性剂或清洗液影响而导致的表面张力变化,进而判断液体或固体表面的清洁度,提升测量的准确性与可解释性。
通过顶部成像系统与三维建模技术,可获取液滴接触区域的完整拓扑信息,并实现方向性接触角分布分析,适应各类功能化表面与微结构材料的润湿性研究。
利用悬滴法与Young-Laplace方程,系统检测水样的实际界面张力变化,识别由于污染引起的物理性能偏离。相较于默认水张力不变的传统方法,TrueDrop®/RealDrop®测量系统能有效避免因污染误差导致的接触角测量不准确。
对于可能存在油脂、清洁剂或化学残留的固体表面,铂金板法可通过水滴形成的表面张力变化判断表面状态,为清洁效果验证与质量控制提供客观数据支撑,特别适用于处理后残留无法用光学识别的样品分析。
通过顶部成像与图像算法生成方向性接触角分布图,评估表面结构或化学不均匀性对于润湿行为的影响,适用于微结构设计、涂层均匀性检验及局部功能表征。
C60型号接触角测量仪结合结构光或共聚焦技术获取样品微观形貌,并与液滴轮廓联动分析,如Cassie-Baxter态与Wenzel态识别,对超疏水、超亲水或界面调控结构分析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系列型号 | 主要功能模块 | 应用示例 |
---|---|---|
SL250系列 | 光学接触角、界面张力、力学表面张力 | 材料润湿性测试、液体表面张力分析、常规清洁度评估 |
SL200K系列 | SL250功能 + 顶视3D + 荧光污染分析 | 表面改性检测、多组分样品、复杂污染识别 |
C60系列 | SL200K功能 + 平行光照 + 远心镜头 + 3D形貌分析 | 微结构功能材料、非对称润湿表征、高端材料研发 |
接触角测量仪与水滴角测量仪作为材料表面分析的重要工具,正朝着多功能集成与高精度方向持续演进。TrueDrop®/RealDrop®系统通过融合光学成像、机械测量与形貌分析,为复杂润湿行为提供了更全面、精细的量化路径。
随着材料应用场景的多样化,未来该系统在微流控、生物界面、智能表面等前沿领域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挖掘,相关测量平台也将在模块化与智能化方向持续优化升级。
电话:400 005 5117, 0086-21-51872175
邮箱:sales@kinochina.com
网址:http://www.kino17.com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申富路128号D1厂房3楼